杨绛语录(杨绛情感语录)
有人说,杨绛是变化时代一处不变的所在,一抹安静温润的慰藉。
在没有单纯快乐的人世间,幸福也会夹杂着烦恼和忧虑。
当你遭逢苦闷,陷入迷茫时,不妨重读杨绛先生的这8句话。
如她一般,凝炼成一颗石子潜伏水底,任由人生巨浪从身上湍急而过,不惊不惧;
像她那样,在自己的桃花源自在自乐,见识人生曼妙的风景,收获从容淡定的内心。
1937年,杨绛住院产女。
钱钟书每天按时探视,却总苦着脸带去各种“麻烦”消息。
“我把房东的桌布染黑了。”
“我把台灯砸了。”
“我把门轴弄坏了。”
换做旁人遇上这样添乱的丈夫,只怕早就一个头两个大。
而杨绛不抱怨,反倒对着满腹经纶却拙手笨脚的丈夫百般包容。
不是杨绛隐忍懦弱,而是她懂得,没有人生来完美,优点与短处共存,才是人间真实。
事不求全,包容别人的缺点,才能不纠结、少忧虑,增加自己的幸福阈值。
人不求满,接纳自己的局限,方可不内耗、不紧绷,修炼出更好的自己。
就像作家闫红说的:
“现实难以如意,人性无法完美,但我们可以努力逼近不完美中的完美,这种逼近,比完美本身更有意思。”
生活不会一直一帆风顺,每个人都有遭受挫折的时候。
任由自己焦虑,只会削弱行动力,最终一事无成。
正如《活出生命的意义》一书中所说:
“我们至少还有一种自由:选择如何面对它的自由。”
真正有智慧的人,越是难熬艰险,越懂得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读书上。
认真工作,打磨实力:
让自己兜里有钱,心里有底,任凭世事变迁,我自岿然不动。
好好读书,强壮灵魂:
收获突出重围的力量,哪怕深陷泥泞,依旧仰望星空,步履坚定。
活着,本就是一场难以预料的冒险。
用平常心安抚烦恼心,用寻常事对抗无常事,就能揉碎苦难,活出明媚,遇见所有的美好。
文艺评论家胡河清曾赞叹:
“钱钟书、杨季康结为伉俪,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。”
这对天造地设的伴侣,婚后一同去英国留学。
由于学费太贵,杨绛只能用旁听生的身份入学。
钱钟书明白妻子的失落,安慰她:这样就不必受课程限制,能够从容学习。
果真几年下来,杨绛的收获比钱钟书还要多。
学成归来的钱钟书在清华职教不到一年,就前往湖南工作。
杨绛虽觉不妥,但没有横加干涉,而是选择尊重丈夫的决定。
在她的支持下,远离了人世倾轧纷扰的钱钟书,很快就心无挂碍地创作出优质作品来。
很赞同一句话:
“一段好的关系,既有共到白首的深情,也有朋友间的平等与互重。”
爱不是同化剂,强行把你变成我,把我融入你。
而是,遇事尊重,体谅包容,让你有成为你的权利,让我有做自己的自由。
在琐碎光阴中,相濡以沫,在柴米油盐里,心意共鸣。
有段时间,杨绛一家三口长期居无定所。
他们住过外墙裂缝的储藏室,破旧阴冷的办公室,也曾寄居在亲戚篱下。
纵然屋寒餐简,他们仨却像万花筒里的三面镜子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。
遇到趣事,他们齐声欢笑,把简单的快乐瞬间加倍;
碰上苦处,抱团取暖,再苦涩的难事也变得甜润。
人在年轻时,总觉得天下很大,处处可去。
到了中年才惊觉,在生命这场泅渡中,家虽小,却是最温暖可靠的存在。
来自家人的并肩作战,让人心暖情重,疲惫尽消,拥有战胜生活的底气与动力。
家像是一只小船,乘风破浪,驱散风霜,载着我们一路驶向幸福的最前方。
作家蒋勋曾疑惑,在纽约现代美术馆,为何很多人站在梵高的画前流泪痛哭。
一番思量后,他认为是人们读懂了自己的心声,都渴望做个像梵高一样坚持做自己的人。
在梵高并不漫长的人生经历中,他受尽苦难,与周遭格格不入。
但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,世界是自己的,与他人无关。
当画商对着他《星月夜》极尽嘲讽,梵高不求理解,平淡回应“你不懂我的画没关系,因为大地会懂”。
正如蒋勋所说:
“苦,大概是人生里面随时都会忽然出来,要你去面对的一个功课。”
外界的眼光,他人的嘲讽,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掀起千尺风浪。
然而时光有限,一味追求他人认同,被对方观点淹没,又怎能过好自己的人生?
用勇气浇筑真正的自己,屹立人间,才是此生最大的清醒。
看过作家刘墉的故事。
小时候,他试着写广播剧剧本,可老师只瞥了一眼就说:“你在乱写。”
他虽伤心,还是继续坚持,从剧本写到散文再到小说,一直写到在文坛立稳脚跟。
30岁那年,小有名气的他拿着新写的寓言故事,给朋友看。
朋友读了几篇就评价,文章平平,并不出彩。
刘墉很懊恼,但冷静思考后觉得对方讲的很是在理。
于是,他推翻重写,最终写就了畅销至今的疗愈作品《点一盏心灯》。
人生一世,一路走来,总有各式各样的人给我们浇凉水。
但好在,人的可贵之处,在于自身。
磋磨艰险面前,不受困苦牵制,不被迷茫裹挟,认清不足而努力改正。
在一遍遍锤炼中,修复缺憾,重拾新生,走向人生的丰盈与完整。
清华大学曾规定,夫妻俩不能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教授。
杨绛只好兼职教课,拿着低微的工资。
但她没有怨怼,反而开心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做喜欢的事。
后来,杨绛被安排清扫臭气熏天的厕所。
她不曾抱怨,而是乐呵呵地把厕所当成书房,只待打扫干净之后,就能躲在里面安静看书了。
很喜欢一句话:
“所谓幸福的人,是只记得自己一生中满足之处的人,而所谓不幸的人,只记得与此相反的内容。”
茫茫人海,不知有多少人在匆匆追求完满的人生。
然而,人生多不易,常逢灾与愁。
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,拥有金钱未必收获快乐,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,而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能如愿以偿。
活着最好的姿态,不是被欲望把持,让人心受累,为羡慕别人弄丢自己;
而是抱着一颗知足常乐的心,把挫折当历练,在心田筑围墙,看哪都是风景,去哪都会幸福。
1997年到1998年,是杨绛先生人生中的至暗时刻。
先是爱女撒手人寰,而后伴侣弃她而去。
走在人生边缘的她,也曾想要逃走,但理智让她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,替最爱的两个人过好每分每秒。
她将忧伤放下,夜以继日整理丈夫留下的7万多字书稿,写下《我们仨》,将淡然坚定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个人。
曾经我们以为,生活的窘迫,工作的失意,爱的彷徨,如山高如海深,难以逾越。
但到最后发现,天大的苦难,当时提起痛不欲生,若干年后,也不过是云烟一场。
路到尽头自然有桥,站起来挺下去,你也比想象的更坚强。
当你明白,天下万物的来和去,都有它的时间,一切都会过去。
往后余生就不再慌张,与遗憾和解,与得失无争,守住一颗安宁心,将日子过得云淡风轻。
▽
作家黎戈曾评价说:
“杨绛让我看到了‘过去的品质’,这是一种哑光却不暗哑,低调却不哽咽,醇香却不刺鼻的品质。
它像北极光:明亮、坚韧、耐寒,在人格的高纬度闪闪发光。”
走进杨绛朴实无华的文字,就像聆听一位智者讲述烟尘往事。
那平静淡然的语气,让人忘却时间沧桑,汲取温暖力量,寻觅向上的人生追求。
人这一生,难免遇上沟壑暗渠。
我们无法掌控莫测的命运,但可以用智慧目洞察苦与累,以感恩心感知喜与悲。
不抱怨,不气馁,在柳暗花明的岁月里,笑对山重水复,活出自在豁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