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架的艺术(郑州出现多人打斗事件)
菲律宾曾经发生过一起匪夷所思的警察被袭击身亡案件,凶手甚至不是人类,而是一只鸡!
2020年10月,菲律宾还处于疫情当中,当地群众举报有人违反隔离规定聚集进行斗鸡比赛。警长 克里斯蒂安·博洛克 接到电话后,火速带领大批警员前往现场实施抓捕。
当他们到达现场后,有三名非法聚众斗鸡的人员被迅速制服,其他人纷纷作鸟兽散,眼看胜利在望,博洛克警长正准备缴获几只大公鸡作为涉案证据,却不想遭遇了意料之外的袭击。
不知是不是因为刚才的赛场不够尽兴,那一只斗鸡被抓时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勇猛,它对着博洛克飞扑而上,居然在空中展开了一记“致命一踢”!
而鸡腿上绑着的马刺(细长刀刃),竟然直接割破了博洛克左腿上的大动脉!
一瞬间,在场所有人瞠目结舌,他们难以相信眼前发生的这一幕。博洛克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,不幸的是, 他最终还是因为失血过多而殉职了。
警长命死“鸡”手,谁能想到竟然会发生这种荒诞而离奇的事故?就连警察局局长阿尼尔·安普德也说到, 这是他25年警察生涯中,第一次看到同事因为斗鸡而丧命!
新闻播出后,有人哀叹这位警长的时运不济,有人惊叹那只公鸡的奋力一搏,它以独特的技巧和无与伦比的勇气,将斗鸡这项活动推上了新的高度。 而更多的人开始对斗鸡这一古老的娱乐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斗鸡,就是将两只公鸡放在一起互相啄斗,直至一方胜利。
这项血腥又狂热的民间娱乐活动在我国由来已久, 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。 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中记载: “季、郈(hòu)之鸡斗,季氏介其鸡,郈氏为之金距。”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季平子和郈昭伯之间的斗鸡情景。
据说,二人为了角逐,季平子在鸡翅膀上撒芥末(也有人说是在鸡身上涂抹胶漆充当盔甲),这样挥动翅膀时就可以灼伤对手鸡的眼睛,而郈昭伯则给鸡脚捆绑铁片来增强战斗力。
斗鸡场面的视觉冲击和精彩程度可见一斑,而以此为赌的心理刺激更是让人们对此深深痴迷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斗鸡逐渐发展为一种具有丰富规则和仪式的竞技活动,到了唐朝盛世,斗鸡活动也达到巅峰,成为了极其受贵族和士人欢迎的娱乐方式。 唐玄宗就是一个狂热的斗鸡爱好者,经常在元宵节、清明节等节日举行规模盛大的斗鸡比赛。
他为此专门在宫中设立了 鸡坊 ,又在民间搜寻鸡中精英千百只,甚至挑选了五百禁军来照顾驯养这些雄赳赳气昂昂的“大将”。
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民谣: “生儿不用识文字,斗鸡走马胜读书。贾家小儿年十三,富贵荣华代不如。能令金距期胜负,白罗绣衫随软舆。父死长安千里外,差夫治道挽丧车。”
说是一个叫做贾昌的小孩儿,因为有着号令群鸡的才能而被玄宗赏识,进宫之后盛宠不衰,被称为 “神鸡童” 。
后来贾昌父亲在泰山去世,玄宗便下旨让官员一路护送灵柩回京,可谓是荣耀至极。 经此一事,家家户户都以斗鸡为业,谁还想靠读书来出人头地、光耀门楣呢?
除了皇帝,许多文人雅士也对斗鸡情有独钟,凡能叫得上名的诗人,就没有不对斗鸡吟诗作赋的。
李白写了 “我昔斗鸡徒,连延五陵豪” ,可见斗鸡一事在富贵子弟间的风靡程度,又写了 “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,坐令鼻息吹虹霓” ,讽刺社会多以斗鸡邀宠的不良风气。
古往今来,因为斗鸡的盛行,借此引发的政治斗争不在少数。 著名的文学家、“初唐四杰”之一的王勃还因为写了《檄英王鸡》断送了大好仕途。
王勃原本只是写了篇文章给沛王和英王的斗鸡比赛助兴,没想到直接扎了唐高宗李治的眼, 认为他是在挑唆自己的两个儿子互相争斗,大怒之下直接将王勃逐出了长安。
时至今日,斗鸡依然有着广泛的传承和发展, 我国云南、广西、新疆等多地将其视为一种特色传统文化。
当然了,用作赌博牟利是被严令禁止的,但作为重要的民俗活动,斗鸡赛事的举行深深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参与者。
斗鸡自我国发源 ,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。不同国家的人们赋予斗鸡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民俗文化。
在东南亚国家,斗鸡被视为勇气和荣耀的象征,甚至成为了民族英雄的化身。而在拉丁美洲,斗鸡则与风格独特的音乐和舞蹈相结合,成为了一个充满激情的表演艺术。
斗鸡因为血腥和残忍的特性,在一些国家被动物保护组织抗议或禁止, 但在菲律宾却被奉为国粹 。
在这里,斗鸡是“阳春白雪”和“下里巴人”兼得的一项活动。你既能在庞大明亮的体育馆观看世界上最大的斗鸡赛事, 因为他们专门为此设立了“斗鸡世界杯” (World Slasher Cup);也能在乡间小路上直面斗鸡现场, 他们可是连葬礼上吃席都要来一场斗鸡表演赛 。
斗鸡成就了菲律宾的博彩业,创造了超10亿美元的产值。
有趣的是,疫情之后菲律宾禁止非法聚集,线下斗鸡的赌博收入出现颓势,政府马上给七家公司颁发了网络在线斗鸡的许可证。
现在只要有一部智能机,就能随时随地观看斗鸡比赛,如此推崇下, 斗鸡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一项全民运动。
斗鸡在我国的不同地区,也有着色彩各异的发展轨迹。
安徽省宿州市砀( dàng) 山县地处黄淮平原,是黄河冲击平原的中原地带,这个地理位置使得“中原斗鸡”在砀山得到了良好的生存和繁衍。因此, 砀山县的民间斗鸡观赏活动自北宋起就非常活跃。
中原斗鸡是一种观赏型鸡种,因其外观华丽,肌肉发达又天性好斗受到了当地斗鸡爱好者的喜爱。它最大的外貌特点是鸡冠相对较小,呈肉瘤状,无明显肉髯。
2020年5月,砀山中原斗鸡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 据非遗传承人冯百双介绍,中原斗鸡斗性极强,几乎是不死不休,出生就是强有力的“战斗鸡”,20天龄时便进入打斗高峰期,当地人称之为 “操窝” ,正因如此,中原斗鸡的伤残比例也是很高的。
在砀山县,斗鸡活动不仅会在春节、元宵节、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隆重展开,在踏春和秋收时节,当地人民也会斗鸡来庆贺。
这不仅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消费,也增强了乡邻之间的凝聚力和团结互助的意识。
在广西省河池市, 依饭节是当地仫佬(mù lǎo)族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 ,这是一个祭祀祖先和神灵的庆祝活动。
在依饭节的祭祀仪式中,斗鸡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,并被赋予了“神性”的民族特色 。
仫佬斗鸡活动名为 “斗鸡会” ,鸡在祭祀中被用作 点牲 的对象,被视为一种与神灵沟通和祈求祝福的方式, 斗鸡的胜负结果可以预示着未来吉凶和丰收的情况。
此外,斗鸡也与依饭节的团兵流程有关。 请祭祀仪式上的师公咬破鸡冠,将鸡血点进食物和酒碗中,每人都喝一口“鸡血酒”来展现乡邻之间的凝聚力和友谊,最后通过斗鸡获胜的主人将大大提高他和家庭在族内的地位。
为了在斗鸡会取得胜利,仫佬人奔赴各地去寻觅最好的公鸡,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付出艰辛的努力,也要支付高昂的价格。
仫佬人发现良种,便同卖家协商,把自己的鸡与之相斗,如果卖家的鸡赢了,便要高价将其买下,如果自己的鸡赢了,就让卖家把鸡另卖给他人。
通过这样的选购和斗鸡的过程,仫佬人能够筛选出满意的上等公鸡。 一旦买到满意的鸡,他们会将自己的鸡卖掉或食用。
这种方式不仅是为了获得胜利,更是为了获取优质的斗鸡种源,以提高自己的斗鸡水平和培育更好的后代。
对于优质公鸡的追求是仫佬族对斗鸡活动的重视和热爱,也彰显了他们对于斗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执着,融入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经济交易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。因此, 仫佬斗鸡也被收录进河池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云南的西双版纳斗鸡,傣语里叫“盖跺”,与中原斗鸡、吐鲁番斗鸡和漳州斗鸡并称中国四大斗鸡。
西双版纳斗鸡是由中原斗鸡(鲁西斗鸡)分化而来,经过云南的地理气候浸染加之当地人民长期驯化,逐渐发展成独一无二的斗鸡珍品。
西双版纳斗鸡个体较为高大,骨骼粗壮,肌肉壮硕,头小毛细,机警灵活,看着就是打架的一把好手。
傣族人对斗鸡有着至高的热爱,通常一个傣族村落有超过80%的斗鸡养殖户,而鸡的数量是村子总人口的两倍之多。 在西双版纳自治州,一只刚出生的斗鸡能标价300元,而经验丰富,精通“打架斗殴”的成体斗鸡则高达上万元。
以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斗鸡为例,整个赛事流程也相当成熟。
村民通常会用10米左右的围栏圈出一片空地,在空地中央铺上地毯或布料,比赛的选址就完成了。
观众可以围在外圈观看,参与者则拎着装斗鸡的跑笼参加比赛,两者都不可触碰围栏内正在厮杀的斗鸡。
比赛也配套了完备的规则体系,同拳击赛一样,斗鸡划分出了不同的重量级。
比赛前由裁判对两只斗鸡选手进行身高体重的评估,如果两鸡体重差距不超过150克,高度不超过一头,则认为 “对号” ,如果双方有明显差距,主人仍然同意进行比赛,则称为 “让号” 。
比赛开始时,双方鸡主将斗鸡呈对角线放置在都圈两端,同时放鸡。
一场比赛包含6个回合,每回合20分钟,中间还给10分钟的休息时间,在这期间你可以好好给你的鸡清理按摩一下,并且给它吃点芭蕉来补充能量,缓解镇痛。
最重要的是要不停地给它们喂水或喷水来降低体温,以确保它恢复到最好的状态 。
斗鸡本身暴躁好斗,打架的场面必然十分激烈。
比赛开局是斗鸡精力最为充沛的时刻,它们直直冲向对方,飞踢、扑打,这个阶段是比赛的 “上盘” 。
十几个回合后,体力稍有下降,斗鸡转换战术,开始用嘴啄对方的翎羽和裸露的皮肤,这时为比赛 “中盘” ,渐渐地,双方都不在具备前期的体力,不能再横冲直撞,而是开始钻裆、别翅来智取比赛,是为 “下盘” 。
直到一方死伤或跳出围栏,为 “残盘” ,比赛结束,根据前期商讨的规则判定胜负,分发奖金。
不同的游戏规则下诞生不同的斗鸡方式,有些参与者喜欢“武装”自己的大公鸡, 给鸡脚绑上刀片 ,这大大提高了斗鸡的杀伤力,使场面更加残忍,比赛常常血腥一片,也难保不会出现误伤观众的风险。
还有些比赛会选择“药斗”, 其实就是给鸡打兴奋剂 ,使得斗鸡的斗志更加迅猛激烈,也许这让比赛更具观赏性,更刺激观众们的肾上腺素,可这种方式也使斗鸡文化正在走向另一个极端。
斗鸡文化的历史悠久,承载着人类对于勇气、智慧和竞争精神的追求。而各个地区斗鸡文化所产生的差异,正是由于地域和文化多样性所带来的,这种多样性使得斗鸡文化更加丰富有趣。
我们需要的是通过正面引导和合法活动,将斗鸡文化转变为一种注重动物福祉和公平竞争的项目,这样才能确保斗鸡文化的可持续性,让它不仅是一场生死搏斗的竞技活动,更是一种展现魅力和品质的中华文化遗产。
参考文献:
[1]安徽砀山:“非遗”斗鸡精彩纷呈.砀山县委宣传部
[2]仫佬族斗鸡(河池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).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政府
[3]从“鸡老爷”到“盘中餐”,一只名鸡背后的傣族斗鸡文化.云游通